一、 陽明醫學院時期(1975–1994)
國立陽明醫學院創立於1975年,是戰後臺灣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國立醫學院,由臺北榮民總醫院協助籌建。建校宗旨在於培育能投入偏鄉基層服務的醫學人才,首屆招收120位公費醫學生,畢業後依規定分發服務六年,以回應當時公共衛生政策下的醫療需求。
首任院長韓偉訂定「真知力行,仁心仁術」為校訓,結合實事求是的求知態度與人文關懷的醫療使命。師資多來自榮總、國防醫學院與海外歸國學者,課程設計兼顧基礎與臨床,並陸續增設牙醫、護理、醫技與學士後醫學等學系及研究所,逐步建立完整醫學教育體系。
面對北投唭哩岸原為採石場的地形與地方工業背景,建校歷經多次協調與整地,終於完成實驗大樓與「榮陽隧道」等基礎設施。1980年代後,校內推動學生自治與師生共治,成為醫學教育改革與大學轉型的重要起點。
▲陽明醫學院第一棟建築物實驗大樓於1974年6月竣工
二、 陽明大學時期(1994–2021)
順應高等教育改革浪潮,1994年陽明醫學院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成為臺灣第一所以生醫為核心的研究型大學。改制後,大學延續校訓精神,積極推動跨領域整合,從原有四個學院發展為涵蓋七大學院的完整體系。
在學術上,陽明大學於2000年與臺北榮總合作,完成「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工程」,為肝癌致病機轉研究提供關鍵線索。2005年更響應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加強投入基因體、腦科學等前瞻領域,逐步擴展國際能見度與研究深度。
▲連結榮總與陽明的「榮陽隧道」
▲1974年隧道貫通
在有限校地與資源條件下,陽明採取「凝聚型大學」策略,積極拓展校際合作。自2000年起與交通、清華、中央大學共同組成「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共享教學與研究資源。2001年,與交通大學共同發展生醫領域而建立深厚合作基礎;2002年又與政治大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組成「聯盟醫療系統」;2008年並將衛生署宜蘭醫院改制為附設醫院,持續深化社區醫學與偏鄉服務,回應創校初衷。
2021年,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正式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嶄新姿態開啟跨域整合的新篇章。
校史特展
![]() |
![]() |
初心— 校史專書「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的故事 | 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的大學之道 |
校史專書
![]() |
![]() |
《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 | 《初心‧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