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醫學院籌備時期
1971
1月 | 行政院核准建校,正式定名「國立陽明醫學院」。 |
3月 | 教育部成立「國立陽明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展開校園規劃建設工作,訂定石牌附近的唭哩岸山為陽明校地。 |
1974
6月 | 實驗大樓竣工,為陽明第一棟建築。 |
12月 | 行政院核定本校於64學年度正式成立,並著手籌劃招生事宜。 |
陽明醫學院時期
1975
3月 | 醫學系招生名額定為120名。 配合政府醫師下鄉政策,醫學系全部招收公費生,給予全額公費待遇。 |
5月 | 15日教育部公佈韓偉教授為首任院長,訂本日為陽明校慶日。 |
7月 | 國立陽明醫學院正式成立,首設醫學系。 |
9月 | 第一屆醫學系大專聯招放榜,首度招生120名新鮮人。 |
10月 | 韓偉院長於第一次學生週會中提出「榮譽制度」理念,全校師生共同推動榮譽考試、自助付款商店,並成立「榮譽制度推行委員會」(次年改名「陽明精神推行委員會」)。 |
1976
8月 | 增設牙醫學系。 醫學系增設寄生蟲學科。 |
10月 | 牙醫學系開始招生,27位同學報到。 |
1977
2月 | 男生第一宿舍竣工,可容納240名學生。 |
8月 | 醫學系增設微生物學科。 |
12月 | 行政院核定以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為本校之教學醫院,並核頒兩院合作實施要點。 |
1978
1月 | 教育部核定本校「醫學系公費生待遇及畢業後服務實施要點」。 |
6月 | 醫學系《神農坡》創刊號發行,刊名採自工友鄧傲寒先生於院區內男一舍至活動中心(現知行樓)間路邊巨石上之題刻。 |
7月 | 「陽明十字軍」在周碧瑟老師籌劃,中華民國防癌協會指導下,首次展開活動。 |
8月 | 醫學系增設內科學科、外科學科、病理學科、社會醫學科。 |
1979
2月 | 圖書館落成啟用。 |
7月 | 「偏遠地區衛生醫療服務隊」由藍忠孚主任擔任領隊,首次赴屏東縣滿洲鄉作醫療衛教服務。 |
8月 | 增設醫事技術學系。 醫學系增設婦產學科、小兒學科、神經精神病學科、眼科學科、耳鼻喉學科、復健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皮膚學科、麻醉學科、放射線學科。 |
1980
8月 | 增設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為陽明第一個成立的研究所,也是國內第一個神經科學研究所。 |
10月 | 圖書館成立「視聽資料室」。 |
1981
8月 | 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班。 |
10月 | 牙醫系館竣工。 |
1982
3月 | 醫學系首屆畢業生完成分發。 |
4月 | 成立「學生輔導中心」。 |
6月 | 19日第一屆畢業典禮,包括醫學系及牙醫系畢業生共126人。 |
8月 | 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班。 |
1983
1月 | 增設學士後醫學系,學生享有公費待遇。 |
5月 | 本院學生參加ECFMG考試,前3屆醫學系共34人應考,31人通過醫學測驗,平均80.4分,為全世界報考的118所學校(報考25人以上)中之第一名。 |
1984
6月 | 韓院長因任期即將屆滿,同時身患重疾,辭去院長職務,由于俊接任第二任院長。 |
7月 | 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 成立實驗動物中心。 醫學館竣工。 |
8月 | 增設微生物免疫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為國內第一個醫工所。 |
11月 | 發行《陽明公報》,將本院行政、教學、研究等重要事務,以條列方式印刷分發,加強同仁及同學的溝通。 |
1985
5月 | 慶祝10周年院慶,發行《陽明十年》特刊。 成立陽明校友會。 |
8月 | 本院與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規劃之八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正式開辦,為本校籌辦的第一個群醫中心。 增設生理學研究所、藥理學研究所、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班。 |
10月 | 後醫系招收首屆自費生25名。 |
1986
6月 | 研究大樓竣工。 |
8月 | 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護理學系。 |
10月 | 成立「儀器中心」。 |
12月 | 成立「畢業生輔導室」。 |
1987
8月 | 學士後醫學系停止招生。 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班。 |
1988
1月 | 護理系舉辦第一屆「加冠典禮」。 |
8月 | 增設遺傳學研究所、解剖學研究所碩士班。 增設復健醫學系。 醫學系招收自費生20名。 |
1989
4月 | 「陽明學生會」章程草案正式出爐,為國內第一個成立學生自治組織的醫學院。 |
8月 | 增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為國立大學中首先成立之醫務管理研究所。 |
10月 | 于俊院長宣佈醫學系更改為六年級前半見習。 |
1990
6月 | 榮總醫學研究部韓韶華教授接任第三任院長。 護理系第一屆學生畢業。 |
8月 | 醫事技術學系分設醫事檢驗與放射技術二組。 護理學系開辦「在職護理人員學位進修班」。 |
1991
8月 | 增設生理學研究所、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傳統醫藥研究所碩士班,為國立大學醫學院中,第一所傳統醫學(中醫藥)教育及研究機構。 |
12月 | 《陽明人報》創刊發行。 |
1992
3月 | 學校行政會議通過「國立陽明醫學院校園規劃及營建委員會組織章程」。 |
5月 | 醫學系首度為醫五同學舉行「加袍典禮」。 牙醫學系舉辦第一屆「加袍授證典禮」。 |
6月 | 復健醫學系首次為即將進入醫院實習的三年級同學舉行「授證典禮」。 |
7月 | 勵青社舉辦首屆「全國高中生醫學營」。 |
8月 | 增設藥理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衛生福利研究所、牙醫科學研究所、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班。 復健醫學系更名為「物理治療學系」。 醫學系自費生名額增加為40名。 |
9月 | 第二教學大樓落成啟用。 《石牌醫學通訊》週刊創刊發行。 |
12月 | 成立「國立陽明醫學院研究生協會」。 |
1993
5月 | 臺北郵局在校內設立郵局。 醫事技術學系舉辦第一屆授證典禮。 |
8月 | 獲准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室,分別為韓韶華院長「免疫疾病群體研究室」、魏耀揮教授「粒線體疾病研究室」、藍忠孚教授「衛生政策與經濟研究室」。 增設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班。 增設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士班。 護理學系「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停招;增設夜間部護理系。 |
11月 | 陽明校友會召開成立大會,成為正式的人民團體。 醫學系創辦臨床導師制度,假臺北榮總致德樓舉行「傳心.傳薪──醫學系第一屆臨床導師啟業典禮」。 |
陽明大學時期
1994
3月 | 成立「教師聯誼會」。 護理館落成啟用。 |
6月 | 配合「新大學法」公布實施及本學院奉准改名大學,由校務發展委員會研擬「國立陽明大學組織規程草案」,經15日院務會議討論後,修正通過。 |
7月 | 本校正式改名為「國立陽明大學」,為國內第一所以醫學教育為宗旨的大學,暫設醫學院、醫事技術、生命科學等3個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與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元智工學院,被教育部遴選為第一期通識教育改進計畫試辦學校。 |
8月 | 韓韶華擔任「國立陽明大學」首任校長。 訓導處更名為「學生事務處」。 隸屬訓導處之「體育組」改為教學單位並更名「體育室」;另設立「學生事務會議」及「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 成立牙醫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籌備處。 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寄生蟲研究所碩士班。 |
9月 | 國立陽明醫學院改制陽明大學,本校舉行改制慶祝大會。 |
12月 | 張心湜教授擔任醫學院院長,為本校第一位遴選院長。 |
1995
3月 | 徐明達教授擔任生命科學院首任院長。 吳國海教授擔任醫事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
4月 | 本校校園規劃榮獲「第一屆臺北市都市設計獎」優等獎。 本校印信「國立陽明大學印」正式啟用。 |
5月 | 本校成立20周年,出版《陽明二十年》紀念專集。 |
6月 | 「國立陽明大學校長遴選辦法」經教育部核定通過。 |
8月 | 醫事技術學院更名為「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 增設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 醫學系增設急診醫學科。 |
1996
3月 | 成立免疫學研究中心、社區醫學研究中心、細胞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社區護理示範中心。 解剖科首次舉行慰靈公祭。 |
6月 | 醫學院張心湜院長接任第二任校長,為本校首位遴選校長。 |
8月 | 增設護理學院。 增設生命科學系。 增設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醫學系增設泌尿學科。 |
10月 | 電子計算機中心更名為「資訊與通訊中心」。 |
1997
3月 | 成立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
4月 | 85學年度第4次行政會議通過「國立陽明大學建教合作實施辦法」。 |
8月 | 曾志朗教授擔任本校副校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藥理學研究所改隸生命科學院。 醫學系神經精神病學科分為「神經學科」及「精神學科」。 夜間部護理學系轉型為「護理學系進修推廣教育學士班」,後更名為「護理學系進修教育學士班」。 |
1998
4月 | 成立創新育成中心。 |
7月 |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茂松為臨床副校長。 成立愛滋病防治與研究中心,為國內首創愛滋病研究中心。 |
8月 | 增設傳統醫藥研究所、寄生蟲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環境衛生研究所、放射醫學科學碩士班。 醫事技術學系放射技術組更名為「醫學放射技術學系」。 醫事技術學系醫事檢驗組更名為「醫事技術學系」。 |
11月 | 成立醫學系教改小組。 |
12月 | 成立陽明大學教師會。 |
1999
7月 | 曾志朗副校長接任本校第三任校長。 |
8月 | 醫學系增設家庭醫學科。 「護理學系進修教育學士班」修正為「護理學系進修學士班」。 |
10月 | 成立「研究發展室」。 |
12月 | 本校生命科學院、醫學院及臺北榮總教研部的「榮陽團隊」,公佈第四號染色體百萬鹼基序列。 |
2000
3月 | 教育部核撥西安街學產地予本校使用。 |
5月 | 「榮陽團隊」公佈完成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 |
6月 | 曾志朗校長榮任教育部部長,校長職務由教務長吳妍華代理。 校務會議通過本校與清華、交通、國衛院推動大學系統及聯合醫學中心案。 |
8月 | 增設牙醫學院。 增設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物理治療、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班。 增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報奉延後1年招生)。 解剖學研究所更名為「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11月 | 本校與奇美醫學中心成立「奇陽癌症基因體研究團隊」,以臺灣本土特有的口腔癌、膀胱癌、腦瘤作為研究對象,找尋基因與癌症關係。 |
2001
2月 | 《陽明電子報》創刊。 |
3月 | 本校與交通大學簽訂合併意願書。 |
4月 | 本校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及國衛院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參與國際黑猩猩基因體研究計畫。 |
6月 | 研究發展室擴展為研究發展處,並增設研發長。 |
8月 | 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班、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班。 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合併更名為「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
10月 | 陽明大學文化生活廣場開幕。 |
11月 | 吳妍華教授接任本校第四任校長。 |
12月 | 中央、交通、清華、陽明四大學校長研商齊組聯合大學系統,配合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整合政策。 |
2002
1月 | 清華、交通、中央,及陽明四校大學系統第2次評估小組會議決議,聯合大學系統名稱訂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簡稱「臺灣聯大」,英文名稱為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簡寫為UST。 校務會議同意取消公共衛生學院籌備處與公共衛生學院籌備處主任之設置。 成立「藥物科學院」。 |
3月 | 四校假陽明表演廳舉行簽署共組「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意願書典禮及記者招待會。 |
8月 | 增設口腔生物研究所、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藥理學研究所由生命科學院歸建醫學院。 |
10月 | 護理系進修學士班自92學年度起停招。 |
11月 | 本校與臺北巿政府合作成立「基因體學研究暨發展中心」舉行開幕儀式,同時簽訂「共同推動生物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合作意願書」及「建教合作合約」。 |
2003
3月 |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舉行腦科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
7月 | 醫學系首度辦理外籍學生招生,名額2名。 |
8月 | 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 增設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成立「分子醫學學程」。 |
2004
2月 | 本校與宜蘭縣政府簽署宜蘭生物醫學科技園區共同開發意向書。 |
5月 | 本校及國衛院參與之國際定序團隊,宣佈完成黑猩猩第22號染色體定序。 |
8月 | 增設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寄生蟲學研究所更名為「熱帶醫學研究所」。 醫事技術學系更名為「醫事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
2005
5月 | 本校創立30周年,舉辦慶祝典禮及系列活動。 |
8月 | 增設醫學系環境暨職業醫學科。 增設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物理治療學系及物理治療研究所系所合一,更名為「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 護理學系及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系所合一,更名為「護理學系暨研究所」。 生物化學研究所更名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本校教學醫院。 |
10月 | 本校獲選為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12所大學校院之一。 |
11月 | 吳妍華教授就任本校第五任校長。 |
2006
1月 | 本校開始執行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
5月 | 圖書館啟用典禮。 |
8月 | 增設醫學系骨科學科。 增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班。 增設腦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增設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生命科學系、遺傳學研究所,整併更名為「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醫學放射技術學系、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整併更名為「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
10月 | 行政院核准本校無償撥用致和園區3,000多坪土地及房舍。 |
2007
4月 | 成立「藝文中心」,辦理各項藝文活動。 |
8月 | 增設「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更名為「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 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更名為「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含碩士班)。 解剖學科更名為「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科」。 寄生蟲學科更名為「熱帶醫學科」。 社會醫學科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科」。 臨床護理研究所、社區護理研究所,調整新增為「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含碩士班)。 環境衛生研究所更名為「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含碩士班)。 物理治療學系、復建科技輔具研究所,調整新增為「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生物資訊研究所及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調整新增為「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含碩士班、博士班)。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系所合一,更名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牙醫學系、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系所合一,更名為「牙醫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成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行政院正式核定署立宜蘭醫院自民國97年元旦起改制為本校附設醫院。 |
11月 | 本校校徽樣式修正為順時針方式排列。 |
2008
1月 | 1日本校附設醫院在宜蘭院區舉行揭牌慶典,開啟陽明大學於蘭陽醫療服務的新紀元。 |
2月 | 本校藝文中心正式揭幕並舉辦首展。 |
8月 |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班、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開始招生。 臨床醫學研究所、熱帶醫學研究所整併為「臨床醫學研究所」(含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
2009
8月 | 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更名為「生醫光電研究所」。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 原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管理之國有建物,奉行政院核准撥由本校使用。 |
2010
7月 | 梁賡義教授接任本校第六任校長。 |
8月 | 護理學系暨研究所更名為「護理學系」(含學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增設國際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增設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2011
3月 | 《神農坡彙訊》創刊,以半年刊形式發行。 |
4月 | 本校開始執行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為期五年。 |
8月 | 「醫學工程研究所」與「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整併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
9月 | 本校附設醫院代理院長羅世薰接任第二任院長。 |
2012
3月 | 本校附設醫院於宜蘭蘭陽院區主體工程舉行動土典禮。 |
8月 | 增設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10月 | 原榮光幼稚園空間整修後啟用,並更名為「博雅中心」。 西安街研究生宿舍更名為「西安樓(Xi-An Building)」。 |
2013
8月 | 公共衛生學科更名為「公共衛生暨醫學人文學科」。 增設視覺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增設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增設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
9月 | 教育部核定自102學年度起,生醫科學暨工程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生醫光電暨奈米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2014
8月 | 增設光電博士學位學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增設跨領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學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梁賡義教授任本校第七任校長。 |
9月 | 興建中研究生暨國際學生宿舍以「男五舍、女五舍」正式命名。 |
2015
5月 | 室內溫水游泳池揭牌,並正式營運。 |
6月 | 本校附設醫院榮獲第七屆「政府服務品質獎」。 |
8月 | 增設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增設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班及生技醫療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增設生技醫療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更名為「臨床護理研究所」。 本校榮獲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舉辦之第十三屆金檔獎。 |
12月 | 《陽明校友會訊》改以電子報形式發刊。 |
2016
8月 | 增設藥學系。 增設環境科技博士學位學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
9月 | 學生宿舍「男五舍」、「女五舍」啟用。 本校與智邦科技、富順纖維及大船科技3家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設立「陽明創新育成股份有限公司」。 |
10月 | 本校附設醫院蘭陽院區正式啟用。 |
2017
5月 | 頂尖研發大樓興建即將完工啟用,經105學年度第13次行政主管會報決議通過,正式命名為「守仁樓」(Shouren Building)。 |
8月 | 增設生技醫療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暨工程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急重症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及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碩士班。 教育部臺教高(四)字第1050104624C號函核定106學年度裁撤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9月 | 守仁樓「膺才廳」落成啟用典禮。 |
10月 | 守仁樓啟用。 |
12月 | 1日,梁賡義校長辭卸,由高閬仙副校長代理校長職務。 29日,郭旭崧教授接任本校第八任校長。 |
2018
8月 | 增設臨床護理研究所博士班。 |
9月 | 本校與大同大學、馬偕紀念醫院、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銘傳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結盟,打造士林北投科技園區成為最大生醫育成聯盟。 本校附設醫院院長交接及宣誓典禮,由臺北榮總直腸外科楊純豪教授接任新任院長。 107學年度第一學期臨時校務會議決議啟動「合校」議題,討論合校對象的優先順序。 |
12月 | 本校校務會議投票結果,決議優先與國立交通大學進行合校議約。 本校校史展示「憶‧空間」成立。 本校頒授周碧瑟教授為榮譽教授。 |
2019
3月 | 校務會議通過「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合校意向書」(簡稱「合校意向書」),後續將陳報教育部,表達合校願景與規劃方向,作為後續合校計畫之基礎。 |
4月 | 成立「創譯動影CTAI」寵物正子電腦斷層掃描中心,為全臺首座校園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讓家中寵物有機會進行高階影像檢查,協助獸醫師精準診斷治療寵物癌症。 |
5月 | 「第一教學大樓」更名為「教學大樓」、「第二教學大樓」及「人文社會教育中心大樓」整合更名為「知行樓」。 藝文中心舉辦第一屆「藍花楹文學獎」及「藍花楹攝影獎」,並印製《第一屆藍花楹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
6月 | 傳統醫學大樓乙棟更名為「生物醫學大樓」,研究大樓更名為「生醫工程館」。 |
8月 | 成立「數位醫學中心」(Digital Medicine Center, DMC),首波將與本校附設醫院及宜蘭縣策略結盟,透過「遠距加護病房」解決南澳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 |
9月 | 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併計畫書經兩校同時各召開之臨時校務會議決議通過,並於27日函送教育部。未來共同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YMCT)邁進,替臺灣培育更多生醫理工跨領域人才。 |
11月 | 「國際臨床數位牙醫教學示範中心」揭幕,為國內首座以made in Taiwan數位牙醫醫材為主的示範中心,與臺灣國產醫材廠商合作。 醫學院「國際交流中心」揭幕,位於醫學二館4樓,專為國際生打造,並有專為穆斯林信仰學生所設的祈禱室,滿足國際生的多元需求。 |
12月 | 由國立陽明大學校友總會贊助「點晴計畫」推出的第一個校園新景點「榕園」揭幕,將25年前金門縣政府為感謝陽明十字軍,於陽明醫學院改名為大學時所致贈之碑石,重新豎立於榕園。 |
2020
2月 | 支援全球面對COVID-19防疫需要,本校與國立交通大學、臺北榮民總醫院合作,正式成立榮陽交「新型冠狀病毒研發聯盟」,與業界合作共同研發快篩試劑與藥物疫苗。 |
3月 | 心肺功能室經牙醫學系劉興成校友之贊助,由活動中心4樓原址遷至3樓,並整修更新。 數位醫學中心開發之「防疫智能行動平台」,無償提供予國內企業及醫療照護機構使用,該平台由數位醫學中心技術支持,並由本校師生創業團隊「九日生行動健康科技公司」參與。 以陽明山與本校之名稱連結與地理關係,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合作,發起「2020陽明-陽明」同名計畫,由學務處、陽明登山社共同規劃,舉辦首次陽明山會師大縱走活動。 |
5月 | 創校45周年由4月25日「陽明–陽明同名計畫:陽明山大縱走」為序曲,5月31日校慶典禮為壓軸,呈現陽明「展翅飛舞」之成長與成果。 |
8月 | 本校與交大合併案,獲行政院同意,自110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增設藥學系碩士班及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